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答案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0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来源:《求学》2004第10期 2005-5-10 11:50:51

一、总体分析
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化学科特别突出了对本学科主干知识的测试。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pH和电离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而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热化学方程式在三套全国卷中都有所涉及,体现了新课程新要求。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考查了物质的推理及转化关系,这是历年高考必考题型,但今年均突出了通过计算定量推断,体现了化学变化中不仅有定性的物质转化关系,还同时存在定量反应关系这一学科特点。对于化学实验着重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和基本技能,如物质的鉴定和鉴别、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等,试题设计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把不同的小实验串联起来,以小见大,考查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高考中化学计算比重加大,分值提高很多,既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综合计算,又有化学反应的计算,体现了化学科的发展特点和重点要求。能力要求考查以理解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为主。而在实际应用方面,今年理综化学试题延袭2003年继续避开了这一热点,化学STS试题没有明确体现,加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的测试。

二、例题分析
【例1】(全国卷Ⅰ·12题)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解答分析】本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测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选项中物质的燃烧产物为H2O或CO2或两者的混合物,它们通过Na2O2发生的反应为:2H2O+2Na2O2  4NaOH+O2…①;2CO2+2Na2O2 2Na2CO3+O2…②。H2O和CO2的生成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2H2+O22H2O…③;2CO+O22CO2…④。
由①+③得:H2+Na2O22NaOH;由②+④得:CO+Na2O2Na2CO3。
因此,选项A的H2、选项B的CO能满足题干中的结果要求,选项C的C6H12O6可改写成(CO)6(H2)6,也满足题干中的结果。而选项D的C12H22O11不能改写为(CO)m(H2)n的组成,不满足题干中的结果。本题答案为D。本题为化学方程式的多步计算题,如果分步计算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计算繁琐,耗时也多,不符合高考巧算快算的要求。本题如果采用化学方程式叠加法,通过分析推理,可使解题过程简捷,不出错误。
【例2】(全国卷Ⅱ·9题)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着重测试学生的理解、推理能力。醋酸为弱酸,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在稀释过程,虽然H+数增加,但赶不上加水的稀释速度,因此c(H+)减小,由c(H+)·c(OH-)=KW知,c(OH-)增大,溶液的pH增大。本题正确选项为D。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在高考中常把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及其他化学平衡结合在一起考查,以测试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例3】(全国卷Ⅳ·13题)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
A.Na2O2           Al2(SO4)3      MgCl2            K2CO3
B.BaCl2            Na2SO4        (NH4)2SO4      KOH
C.AgNO3          NaCl           KCl                CaCl2
D.Fe2(SO4)3       K2CO3         KHSO4           NH4Cl
【解答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主要测试学生的推理和实验能力。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如果现象各不相同,物质就能一一区别。A组,首先用水鉴别出Na2O2,反应后形成NaOH溶液,再用NaOH分别与其余三种物质的溶液反应,现象各不相同,A组能一一区别;B组,加水形成溶液后,两两相互反应,BaCl2(↓↓-)、Na2SO4(↓--)、(NH4)2SO4(↓-↑)、KOH(--↑?雪,现象各不相同,B组能一一区别;C组,溶于水形成的溶液CuCl2为蓝色,余下三种为无色,用CuCl2能鉴别AgNO3,NaCl和KCl不能鉴别,C组不能一一区别;D组,溶于水后Fe2(SO4)3为黄色,其余为无色,用Fe2(SO4)3可鉴别K2CO3,用K2CO3可鉴别KHSO4,余者为NH4Cl,D组也可一一鉴别。本题答案为C。
物质的鉴别结合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与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现象,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又结合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是历年高考中多次出现的题型,今年理综五套试卷中有四套出现了该题型,即证明该题型的重要性。
三、2005年高考考向预测
1.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双基,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
2005年高考化学试题将保持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特点,注重考查基础,强调能力,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从试题的实质性内涵来看,对知识点的选取将会继续突出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在对“双基”考查和能力要求上,将会保持稳定性,在充分重视对化学学科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基础上,将会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侧重对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2.回归教材与联系实际相结合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前几年的理综试题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高新科技内容的比例比较高,这对于扭转死读书、读死书的错误倾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忽视课本、漫无边际联系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2002年以来,理综在坚持以问题立意命题原则的同时,注意与课本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即回归课本。试题表达朴实无华,没有了以往考题中那些常见而与问题的解答并无多少关系的所谓“新情景”。这种命题的表述形式减轻了考生阅读负担,使考生留有更多的精力去集中解题。2005年高考化学试题将会继续保持这一特点,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
3.试题新颖,学科特点鲜明,突出学科能力的考查
在全国普遍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标的同时,理综试卷的命题一定会依据新教材,体现新课标,加大对实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化学试题的“新”主要表现在试题内容的选择和试题设计方面,如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新的实验设计与研究性学习课题,同时还会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试题设计在保留传统题型的基础上,会通过改革命题角度,改换题型命题形式,选择新颖的实验方案或研究性课题,合理设计进行命题。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